任何行業的發展大致會經歷引入期、飽和期、洗牌期和成熟期四個時期,商用空調市場也不例外,其在經歷了外資空調品牌引入期、快速成長期,2011年商用空調市場增長達到頂峰。2012年,受整體經濟形勢、房地產調控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商用空調市場s*度迎來下滑。
2012年上半年商用中央空調行業總體市場規模約為247億元,同比下降11.2%,降幅創歷史之z*,預計整年市場規模不會超過500億元。業內人士認為,2012年宏觀經濟的低迷和政府對房地產行業相關限制性政策減緩了商用空調高速增長的同時,也掀開了商用空調行業內部變革與外部調整的發展新篇章。新一輪行業大洗牌即將開始,因此,業內人士認為2012年是商用空調行業走向調整的元年,這也意味著商用空調產業“馬太效應”將加速呈現。
現象:“馬太效應”或將愈演愈烈
所謂“馬太效應”亦即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其來源于圣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用以描述社會生活領域中普遍存在的兩極分化現象。
2012年已過大半,市場增速下滑、訂單量減少與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不禁讓人為新市場環境下的商用空調捏“一把汗”。2012年的商用空調市場環境儼然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隨著q*金融危機持續深化,房地產調控力度不減,與整體經濟關聯度緊密相連的商用空調市場,一方面沒有延續2011年的高增長態勢,增長放緩;另一方面,相較于家用空調市場面臨的高庫存現狀,商用空調市場受到的市場沖擊相對較小,且應用廣泛,其作為市場中未來的“蛋糕”,吸引了眾多家電企業轉型商用空調領域。業內預計,2015年我國商用中央空調市場規模將達到1150億元,未來五年復合增速22.3%,前景廣闊普遍受業內看好。
在冰火交融的市場環境中,2012年商用空調呈現出龍頭企業領跑,一二線品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中小企業遭遇洗牌的市場現狀,形成出歐美品牌、日韓品牌、國內品牌三大陣營的市場格局,2012年商用空調行業“馬太效應”更加明顯。
據悉,商用空調屬于偏成熟型市場,生產企業歷史悠久、數量較多,年銷售額過億的企業超過50家,品牌格局相對穩定、市場集中度較高,TOP15企業市場總容量達80%以上,年銷售額超過10億的規模企業約11家,5-10億之間的企業超過40家,并且TOP生產商中兩極分化現象明顯,TOP3企業的銷售規模與其他TOP企業之間差距較大,擁有絕對領先地位。
在競爭性增長的系統較量中,TOP15俱樂部幾近成型,盡管短期內品牌格局相對穩定,大規模的跳躍層級情況較難出現,但不可否認的是,龍頭企業、超大企業、大型企業、中型企業、中小型企業五級品牌梯隊向更強和更弱層級裂變,中小型商用空調企業的生存空間正在縮小,甚至同級別企業間量級差距也趨向明顯。商用空調企業間銷售規模差距明顯,呈現出鮮明的“中國式馬太效應”。
趨勢:多因素促“馬太效應”凸顯
2012年可謂是商用空調行業的“新征程”,國內經濟出現緩慢增長趨勢,各地區為刺激經濟增長,相繼出臺了項目投資計劃,特別是天津、江蘇、重慶、山西、黑龍江、貴州等十余省陸續發布累計超過10萬億元的地方經濟刺激項目;9月份發改委也對外披露了近萬億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項目。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